九龙村是东海县石梁河镇的一个行政村,今年4月初,我们接到“干部不上心,九龙村污水管道翻修应付了事”的匿名举报,经多部门研判,我们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驱车到达污水管道施工现场,我们发现部分污水管道盖板一侧压边不足、没有盖严,导致异味外泄、蚊蝇乱飞。
看到我们用卷尺测量盖板尺寸时,几位村民迎上前来,向我们反映情况,“以前没钱,村里自建的排水道都没盖板,现在有好项目了,但这管道上的盖板竟有宽有窄!”“工程才开工没多久,就偷工减料!”
“为我们修污水管道本是好事,但盖板缺斤少两真坏了事!”村支书老王说道,此前村里与施工方沟通几次都无济于事。
我们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该村村民各自出资修建自家门前的排水道,一节一节汇成长900米的敞口排水道,成为该村排放污水的主要管道。但因当时修建使用的材料参差不齐,有的用碎石,有的用红瓦、空心砖砌筑,加之年久失修,部分通道出现倾斜、坍塌,存在污水横流、气味外溢、安全隐患等问题。
按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自2020年起,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由县生态环境局牵头,一县属国有企业具体负责实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营工作。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随即与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联系,叫停了施工。施工队向我们解释,他们负责在原有排水道基础上修复破损的,保留功能完好的,且所有污水管道盖板的尺寸均按设计图纸要求,不存在偷工减料。
随后,我们邀请专业机构到现场勘测,经确认是部分盖板尺寸不足,而非其他质量问题。原来,因九龙村原排水道宽度规格不一,设计方在设计时未实地仔细丈量,为图省事将所有盖板尺寸采取统一规格。而县生态环境局、建设方在设计图纸审核把关环节也未注意到,才让污水管网建设的惠民工程在“最后一公里”掉了链子。
找到了问题症结,我们协调县生态环境局、镇政府、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等责任主体,并会同村民代表召开推进会。设计方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设计变更。建设方对坍塌、倾斜以及不能满足排水功能的排水道进行拆除重建,对质量较好的排水道进行清淤、修复。镇政府积极配合施工,县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加强全过程监督。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经过15天的紧张施工,九龙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完成整改,并新配备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间,我们一线督导,持续跟进监督,对此前因项目建设监督不力的3名干部进行约谈。
针对此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举一反三,围绕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闲置、管网损坏、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督促县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起底摸排,压实主体责任,限时落实整改,健全监管机制。并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做实做深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开展实时风险预警以及“巡检修”全流程监督,有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再次见到老王,他指着脚下新铺设的污水管道,笑着对我们说,“污水外流的情况没有了,现在看着心里头舒坦多了。”
今年,县里计划完成34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新建38套污水处理设施,完善73个行政村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已全部按序时进度推进。(作者:仲江波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县纪委监委)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