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生活网

热图推荐

[东海城事] 大连一位老人想对东海两位女警说“谢谢”

2017-5-6 14:47:38 5503 3

[复制链接]
常务管理员 发表于 2017-5-3 17:19:24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连云港

常务管理员 本帖作者

2017-5-3 17:19:24

昨日上午9时,记者拨通了远在大连的一位老人的电话,这个电话很有可能将了却老人五年来的一个心愿。

  “我是北方滨城大连的一位普通市民,祖籍为连云港市东海县,2012年我回祖籍地寻根过程中,曾有过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每每忆及总有一种隐隐的歉疚在心头萦绕,至今已经五年过去了,又是绿满枝头的季春时节,我终于下定决心投书媒体,欲借助报纸直抒胸臆抚平缺憾。”这是老人写给本报编辑部的,题为《不能忘却的记忆》的信件开头。
  拆开信封,是一沓厚厚的对折着的信纸,古老的绿格子纸,纸张微微泛黄,工工整整地写了整整19页。是什么不能忘却的记忆,让老人写下这么多?
QQ截图20170503165917.jpg
  一页一页地翻读,跟随着老人的信件,一个温情的故事跃然纸上。
88年前,一家人历经艰辛闯关东
  老人名叫谢兆鑫,今年已经75岁。
  时间倒回1929年。在那个风雨飘摇、食不果腹的饥荒年代,谢兆鑫的爷爷、奶奶带着年仅16岁的谢兆鑫父亲,历经艰辛闯关东,从家乡东海县树墩村来到了当时尚为日寇盘踞的关东州,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市。
  “爷爷、父亲健在的时候,常常念叨要回老家去看看,但是由于兄弟姐妹多,家境不宽裕等因素,直到1982年父亲去世,也未能了却这一心愿。”电话那头,老人语气哽咽。
  老人说,人非草木,父辈那份对故土无限眷恋的情怀、对出生地难以割舍的深切思念,潜移默化地感染了他。
南下东海,老人踏上寻根之旅
  为了完成先辈的遗愿,老人决定踏上南下寻根的旅程。
  “刚退休时,我便萌发了回东海老家看看的念头,但是,为了能迈出‘行万里路’的第一步,我蹉跎了数年时光。”老人说,对一个已经年近古稀的人来说,心理上的畏难情绪是最大的障碍。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老人的父亲与老家的书信联系已经中断了五十多年,现在老家是什么情况,他一无所知。而老人与故乡的亲人们几乎从未谋面,只是在10岁时,曾见过一位到过大连的大伯。
  仅凭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东海树墩村寄来的一张辈分谱序表和一位堂侄当年的住址,要实现寻根的愿望谈何容易,谢兆鑫老人一遍遍地思量着这些未知数。但是,在他疑惑迟疑的时候,父辈身上展现出的执着的思乡情和锲而不舍冀望归依乡里的精神,每每震撼着老人的心灵。
  维系亲情的责任感促使老人最终成行。2012年4月15日,已经70岁的谢兆鑫老人,登上“青岛湖”号轮船,开始了寻根之旅。辗转烟台乘汽车,到连云港市区换乘大巴到东海县城,36个小时的路程后,老人终于来到了家乡东海。
感动,遇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警官
  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谢兆鑫来到了东海县公安局户籍中心。在楼下,老人抬头仰望大楼,从口袋中掏出收藏了几十年的写有家乡地址的纸条。
  在二楼户籍窗口,看着人来人往,老人攥着手里的纸条,手心都出汗了。人略少些后,一位警官接待了老人,听完老人的述说,查看了老人递上的身份证和准备查询的几十年前的地址后,警官用十分肯定的语气极富人情地说:“老爷子,您先别着急,您这么远来寻亲不容易,我马上给您联系。”
  “看着警官那么热情,我当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她还让我坐着休息,给我倒来一杯温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至今依然觉得很亲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中午时分,在警官与基层民警持续不断的电话联系中,老人得知堂侄的地址几经迁徙,查找起来难度很大。
  坐在长凳上,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围在窗口前办理户籍落户或迁徙手续的群众换了一拨又一拨,看着那位女警官一直在为他的事锲而不舍,老人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
  正在这时,警官突然面露喜色,告诉老人,他要找的人联系上了,就在石梁河镇,并在纸上写下石梁河派出所联系人王倩警官的名字和她的手机号码。
  “看到车窗前挂着石梁河牌子的车,你招手就能停,票价8元,到石梁河政府门前下车就行。”那位警官把老人送到办公室外面的走廊,隔着临街的窗户给老人指路。
  在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的冲击下,老人深深地给好心的警官鞠了一躬。“三代人的心愿皆仰望您数小时的努力,我代表我家三代人谢谢您。”谢兆鑫老人说,因为太激动,当时忘了问警官具体的姓名,这也是他现在觉得最为遗憾的事。
  已经收到信息的王倩,在石梁河早已联系了谢兆鑫老人的侄儿谢春茂。下午两时许,王倩带着谢春茂一起来到了所里,再一次询问、核对相关信息后,王倩告诉老人,眼前的这位就是他要寻找的侄儿谢春茂。
  海陆阻隔顷刻间化作亲情的热流,83年的荏苒光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老人和侄儿,泪光闪烁,紧紧地握着双手。细心的王倩还用手机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
遥望蓝天,老人说这两位警官是“最可爱的人”
  “正是两位警官锲而不舍、不折不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最终圆了我家三代人离别83年终能邂逅故土认祖归宗的梦。”老人说,这五年里,寻亲过程中,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老人说,2012年寻亲成功后,就在那年的仲夏时节,他曾写过一封纪实文体的书信寄往有关部门,写信的初衷一是真诚地感谢两位曾经无私帮助过他的好人,二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故乡的盛世景象。
为什么在五年后的今天,再次向本报投信?
  “我不愿与冷漠为伍,应以实际行动去激发社会之正义,赞美正能量,崇敬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老人说,甘为孺子牛的平凡人的点滴善行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崇敬。
  也许,当年给予老人帮助的两位警官,对自己当年的善行早已遗忘。但是,作为受益者的本人时刻不能遗忘,这是炎黄子孙的道德底线。
  老人说,两位警官勤恳敬业恪守职业操守的品质、无私助人善良大度的风范,他将永远铭记在心,她们是他心目中“最可爱的人”。遥望蓝天,老人代表他在大连的亲人们,向两位警官致敬。

全部回复2

城中正明 发表于 2017-5-4 08:16:17 来自: 江苏

城中正明 2

2017-5-4 08:16:17

东海民警的素质本来就是高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大成考仲老师 发表于 2017-5-6 14:47:38 来自: 江苏苏州

南大成考仲老师 3

2017-5-6 14:47:38

寻根,正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费找工作,招工人,就上东海生活网招聘!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