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多年前,东海人王学龙来到中云街道,与山后村(现为山后社区)合资办了个养鸡场。1999年,因为污染问题,养鸡场被拆迁。随后,王学龙用分得的拆迁补偿款租用了山后村的空置礼堂办起了面粉厂。 “刚开始的时候,面粉厂的生意很不错。”王学龙为人热心又非常诚信,因此,村民都喜欢把收获的小麦存放在王学龙的面粉厂,需要面粉的时候就到厂里取。 “为了方便存取,我帮每户村民都开了一个‘户头’,类似存折的小本子,这样,可以记录每家存了多少小麦以及还有多少面粉没被取走。”王学龙回忆说。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耕种土地陆续被改作他用,不少村民转向了别的经营门路,更有不少人离开村子走向城市。 2005年,小麦种植少了,加上其他因素,王学龙面粉厂的生意也不再红火,最后仅能维持收支平衡。但王学龙依然咬牙坚持,因为账本里还有欠账。 4年前,面粉厂因城市发展需要面临拆迁,在得到全部拆迁补偿款后,王学龙没有选择回东海老家安享晚年,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山后社区。 “还有部分村民用小麦在俺家兑换的面粉还没领走呢!你看,这些都是没有领走的面粉的账目。” 目前,王学龙的子女都已成家,孙子都读大学了。因为不放心老人漂泊在外,王学龙的儿女多次要求老人搬回老家居住。但多年来,王学龙一直坚持留在山后社区,做些与面粉完全无关的小生意。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村民的面粉也兑换得差不多了,目前只剩下十余户尚未结清,每户从几十斤到一百多斤不等。 “不把这些面粉还掉,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没解开。等面粉全部兑换了,我就带着妻子回老家。诚信是我们做人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王学龙老人说。 消息来源: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