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是出名的水晶产地,在古老的传说中,最先是赵二看见水晶出火才发现它的。 很早以前,东海城头村住着个勤劳善良的庄稼汉,名叫赵二.这年除夕,他从外地赶回家过年,路过海州时,见城门口躺着个贫病交加的老婆婆。赵二见她可怜.把一年辛勤挣得的银两分了一半给她。老婆婆接过银两,一声没吭走了。赵二没跟她计较就匆匆出了城。不一会。红日西坠.夜幕降临。除夕夜.无星无月,天色墨黑,赵二难辨路物,举步维艰,正在犯愁当儿,忽有一只白光火球飘摇到赵二跟前,晶莹闪亮,把大路照得一清二白。赵二惊喜万分,随着晶光火球大步而走。到了牛山脚下,城头村的灯光已清晰可见,庄上鸡犬之声也阵阵人耳。这时,晶光火球忽然跳动三上三下,似乎有一个人影额首道谢.尔后“呼”地一下窜人地里。赵二十分惊异,也就回家了。 其实,海州城门口的那个生病的老婆婆,乃是天上水晶仙子所变.除夕下凡人间察看民情,遇到赵二这样的好心人,就摘一盏水品灯为他引路。赵二哪知底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与乡亲们讲起昨夜奇遇,_七了年纪的人说他遇上了仙人.那晶光球窜处肯定会有宝贝.赵二与庄邻们来到牛山脚下用镐锨刨挖,不到三尺,果然挖到一块剔透晶莹的水晶石。 这事从此传开了,庄户人都知道牛山周围有宝贝,哪里晚上冒白光.哪里地下就有水晶。以后,庄户人常根据白光挖水晶.据说灵验得很.十有八九不会落空。 不知什么时候,传说演变成了习俗。每逢腊月三十夜间,有经验的庄户人都不睡觉.在野外转悠,看有没有“火苗子”。凡有水晶的地方,夜间会冒出紫火,俗称.‘水晶苗子”。水晶越大,火苗越大,能发火苗的均为上好水晶,一旦望到火苗子,庄户人记牢地点.白天再去挖掘,多少会碰到些财气。 水晶为什么会“出火”? 水晶自古就有“放光石”之称.原来,水晶主要产于石英脉的晶洞中。老百姓将石英脉形象地称作“石龙”。石龙中常有空洞。石龙规模越大、越厚,则越会有大品洞,并叮能长大水晶。石龙原形成于地下,经地壳变动和风化剥蚀作用,才储存于地下浅处,或暴露于地表。在漫长的变化中,晶洞内可充填泥土或碎石。 地壳运动是不断发生的,时弱时强.至今仍未停止.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地应力变化,运动愈强,地应力愈大.反之亦然.地应力主要指地壳的横向压力。 水晶有个“怪癖”,当受到一定压力时就会产生电流,使水晶两端带电,反过来,当加压较高时就会产生振荡,这叫压电效应或压电现象。位于地下的水晶,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压电效应,这种效应会使附近地表空气发生变化,地应力越人,压电效应越强,空气变化越大,当空气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光,即“出火”. 纵观出火现象可知,出火多发生在阴雨天,这说明除了无星光、人造光干扰外,空气中富含水分是形成出火的重要条件。有人还看见过“出火能随风飘动”,也说明出火是空气的发光。此外,凡是出火而挖出的水晶都有残次处,有的断成两截.甚至有一截走了较远的距离,这进一步说明出火系压力或地应力所致。因此,有经验的“土专家”也能根据破残和截断推测该水晶过去必出过火。 出火的强弱与地下水晶的大小有关。据说有一年东海房山一块高粱地里水晶出火,黑夜里能看清高粱顶梢,后来果真挖出了大水晶。 |